換框法(reframing)

了牧師幫手講一課堂教班草莓族如何面對逆景,本來想分享語言檢定模式,但非意識告訴我換框法比較好一點。
人存活着有許多不同的框架,框架其實就是信念。有些框架是須要的好像是道德的框架叫我們明白甚麽是應該做、甚麽是不應該做;又好像社會律法的框架叫我們明白破壞這些框架的後果。但有些框架是影響了我們令我們失去了應得的自由和快樂,好像從前的家長見到小朋友用左手拿筷子和筆會對小朋友這樣是錯的應該用回右手,這種情況只是當時的父母不明白有些小孩子是右腦比較發達而有些小孩子左腦比較發達。
許多人活在今天的環境裹感到事情不如意,內心充滿無力感、疲倦乏力、憤慨、無奈、內疚、困惑、壓抑、甚至厭惡生命。其中的原因便是一些局限性信念所產生的行為模式得不到果效。這些就是所謂沒有果效「思想框架」,若想改變便須要打破這些舊有的框架再換上一些有效果的框架﹝注新的框架對當事人越有意義效果越大﹞。
我讀書的 時候 老師最喜歡用的例子:上司指責我,我感到很難過。
可以改寫成
上司指責我,我仍然很高興因為
1/
上司重視我;
2/ 我提升自己的EQ
3/ 上司想為我好教導我;
5/ /她喜歡了我;
6/ 我知道自己錯在那裹;
7/ 上司沒有開除我
8/ ………等等
一件事情的發生:
1.
可以有其他意義,也可以有更多的意義;
2. 可以有好的意義,也可以有不好的意義。
所有的意義也只是人加注上的!
功課試想一顆石子的意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食在清山灣

詠鳥詩二首

絕妙粵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