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雪濤小說》中有這樣一則故事,說是一個生來沒有見過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宴席上吃菱角,他連皮一起吃。有人告訴他說:“吃菱必須去殼。”可是這個北方出生的官員為了掩蓋自己的無知,強辯說:“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也。”意思是說,我不是不知道吃菱要去皮,我連皮一起吃,是想用它來清熱去火的。又有人問他:“北方也有菱角這種東西嗎?”他說:“前山後山,到處都有。”其實菱角是一種水生植物,山地並不生長此物,那位出生北方的官員不懂裝懂,不僅護不住面皮,反而大出其醜。

故事解讀: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敢于承認自己的無知,這才是明智之舉。北方官員本不想給人留下“無知”的話柄,結果越抹越黑,貽笑大方。應用之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對某件事情的無知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待它的態度不端正,不願承認,而只想一味掩飾。

你覺得一個人多說話好呢?還是沉默好?按“言語是鐵,沉默是金”的說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話好。一個冷靜的傾聽者,不但到處受人歡迎,且還會逐漸知道許多事情。而一個喋喋不休愛說話的人,像一艘漏水的船,每一個搭客都會逃離它。同時,多說招怨,瞎說惹禍。正所謂言多失和,多言多敗,只有沉默才永遠不會出賣你。

一個說話隨便的人,往往沒有責任心。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萬語,也不及一個事實留下的印象那麼深刻。

要少說話,尤其當有比我們有經驗,或者有更多了解情況的人在座時,因為如果多說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點,也失去了一個獲得智慧和經驗的機會。

說話要說得少而且說得好。因此,在我們人生中,有兩種訓練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與優美而文雅的談吐。如果我們不會機智的談吐,又不會适時沉默,是很不幸的。我們常因說話而後悔。所以,當你對某事無深刻了解的時候,最好還是保持沉默!

少說話固然是美德,但人既處在社會中,盡可少說卻不能完全不說。既要說話,如何說得又少又好,此中藝術不可不研究。在任何地方和場合,最好能少說話,緘默是值得提倡的。若是到了非說不可時,那麼你所說的內容、意義、措詞、聲音和姿勢,都不可不加以注意。在什麼場合,應該說什麼、怎樣說,都值得加以研究。無論是探討學問,接洽生意、交際應酬或娛樂消遣,從我們口裡說出的話,一定要有重點,要具體、生動。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老鬼雖未必能達到這個境界,但朝這目標走去是不會錯的。要知道,為了保持說話令人所重視,唯一的秘訣是少說話。少說話的人就能靜靜地思索,使他說出來的話更為精彩。


後記:咁老鬼以為自己係殺人鯨實在係條小金魚要封 blog 先得!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詠鳥詩二首

淺談紹興酒

施與受之間